【 允德  允能 ●  向善  向上 】

专业发展 > 化学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学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成都市中和中学 2004-06-07

摘要: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创造性人才的基础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严谨的思维习惯,科学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培养学生的高尚的人格特征。

关键词: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教育在于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创新型和创造型人才。因此,围绕这一时代和教育改革的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头等重要的事情,从化学学科本身来说,培养创新能力更具有现实性和迫切性。要达到这一目的,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立足基础知识,建构知识网络

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以丰富的基础知识为前提,否则,创新便失去了基石。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再引导学生去发展和构建一些可能的知识联系,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思维、新观点、新理论,在实践中去探索,从而使认知得到升华。这一过程表现为“源与水、叶与根”的关系。

构建知识网络是培养学生把握内在联系的一个重要条件,缺乏这一条件,思维就难以发散,从而影响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建立起基础知识点之间和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还要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建立起子学科内的联系,从而建立起子学科间和学科间的联系,让学生把内在的联系和外在的联系结合起来,建立起一种立体思维模式,为创新能力的思维培养奠定基础。这种通过联系起来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激励学生有所探索、有创创造、有所发现,从而达到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的创异性。

2  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和热情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动机、顽强的创造意志、执著的探究精神、轻松自信的学习心态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化学现象、化学过程、实验现象解释有钻研精神和探索精神,从中发现问题进而解释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灵感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求同和求异思维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革新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艰苦奋斗和献身事业的精神,以及为社会服务和人类造福的精神。

学生学习不是单纯地获得知识、用活知识、更新知识的过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教师就必须巧妙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愤悱状态,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一种新的体验,并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萌动创造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并不失时机地运用现代课堂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中化学现象,开展化学课外活动,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机会。

3  留足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

一切创造始于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思考。教学过程教师必须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一过程实际上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提问,甚至向权威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质疑,勇于探索,锐意进取。

学生思考问题时“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都应充分肯定,对于合理的、有价值的应及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在思维的闪光点。应特别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特长,让他们积极思维,学习质疑的过程,往往也是学生发现矛盾并解矛盾的过程,这就是思维的创新过程。所以,教学时要给学生留有余地,留给他们足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独立去思考、推理、概括,以确保他们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任务落到实处,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4  培养学生的敛散能力和想象力

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广泛性的特点。针对某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方案以及最优化的思维模式。发散思维具有主体性特点。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既有利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能用新知识去认识新事物,提出新的创见,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没有丰富的联想,思维就无从发散。发散思维在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占主导地位。学生的发散突破一定度与范围的时候,发散就变成了创造和创新,要留给学生中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辐射性、广泛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在上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求异而达到培养他们多向思维、立体思维的目的。

5  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要求

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的教师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素质。依据化学课本身的特点,教师应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形成创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观念,形成创新思维方式;课堂教学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构建学生学习主体的教学宗旨,突出学生参与、突出学法指导、突出启发创新、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的“教”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上,不要满足学生“学会”,最终要引导学生“会学”。

参考文献:

1、刘知新 化学学习论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刘知新 化学教学系统论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