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允德  允能 ●  向善  向上 】

专业发展 > 落实《课程标准》,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落实《课程标准》,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成都市中和中学 2004-06-13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估、考核,以及规范教材编写与审核标准的规章。教师必须落实《课程标准》对学生系统地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使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除了学文、明理、激情之外,更要让学生自觉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落实到行动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进行思品教育主要是采取以图为主的形式,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通过具体的行为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中年级则是通过典型事例或故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学生在基本的道德问题上知道是与非,知道应选择正确的行为。德目也从原来的十条增加到十四条,增加了关心集体、热爱科学、自尊自爱这几方面内容。在低年级培养简单的行为习惯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热爱家乡、祖国,孝敬父母、与同学团结友爱、关心集体的教育,做到文明礼貌、遵守公德法纪,能勤奋学习、热爱科学、勤劳节俭、诚实守信、自尊自爱、勇敢坚毅、热爱自己的生命。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特点与平常社会学习、生活中的薄弱环节,强调多读报听广播,了解国家大事,能以自己的良好表现给父母带来欢乐,不嫌弃老人,不给同学起绰号,不讥笑和戏弄人,乐于与人合作,注意礼节,文明大方,见到不遵守公德的行为勇于批评、劝阻,主动学习,讲求效率,不用督促,相信科学,不参加迷信活动,能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见到损坏公物和名胜古迹的行为能劝阻,诚实守信,学习、做事能有始有终,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计较小事,不为小事生气。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与教师本身的思想、语言、行为有密切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正己”,也就是本身思想要健康向上,言行一致,能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因为教师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作用。教师决不能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二、指导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要建立在“学文、明理、激情”的基础上。一节思品课一般分揭示课题、学文明理、联系实际、深化导行四个部分,思品课的教学是知情意行的过程,这四部分中,导行是关键,所以要给予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导之以行必须在动之以情之后。

三、培养良好习惯还要与其他科目相辅相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只靠每周一节的思想品德课就能培养形成的,还必须加强各门科目:语文、数学、劳动、社会、班队等科目对学生进行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就包含有许多思想教育培养良好行为的内容。如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内容如下:一天晚上,爸爸妈妈去商店买东西,小磊一个人在家看电视。正在这时候,有人敲门,来人是爸爸的同事王叔叔。想一想,假如你是小磊会怎么说,怎样做;假如你是王叔叔,又会怎么说,怎么做。两个同学为一组,演一演,说一说,要把意思讲清楚,用好礼貌用语。社会课也安排了许多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收集图片资料办壁报的,要求参加社会调查访问的,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也渗透着导行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