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允德  允能 ●  向善  向上 】

社会实践 > 中小学生网络道德的规范化

中小学生网络道德的规范化

成都市中和中学 2005-03-30

                                建设和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
                                  双流县中和中学王岚(2003年3月)
    说明:本文参加成都市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研讨会论文,征文比赛荣获二等奖《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教育局2003l 第3号文》
                                中小学生网络道德的规范化建设和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

    摘要: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任何建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规范网络人的行为,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网络中尚无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上网人只是按照自己在信息网络中的需要来活动,网上的垃圾信息对身心发展尚未成熟道德观还不健全的中小学生来说,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如何采取有效性策略来对中小学生进行正确的网络道德教育,解决社会家庭学校最感棘手的中小学生迷恋上网问题.成为当今教育界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关键词:  网络道德观  网络法规  渗透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促进了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现代传媒的迅速发展,网络作为最大的信息库.已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学习工作和生活。教师们也开始改变“一根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网络系统,施行音、色、形的立体教学,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中小学校也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这一切都显示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中小学生好奇心强,可塑性强.也被网络那种特有的无须面对面的自由交流的互动方式和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游戏所吸引。但是,由于中小学生道德观和人生观正处于,寄养形成阶段,具有不稳定性,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较弱,长期应试教育以分论“英雄“的观念使中小学生除星期天外的时间都在学校内度过。学习压力很大,部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便在网上去寻找“成功”的喜悦。同时社会上部分人利欲熏心,尽管国家有明文法规,但仍利用中学生意志力薄弱的特点.对中小学生旷课逃学.夜不归宿大开方便之“网”。中小学生中出现了相当程度的“网络迷恋症”,成为当今学校、社会、家庭的棘手阀题.下面就本人观点提出以下建议,与大家探讨。
    一.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
    网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必要的学习工具,不让学生触“网”。强行“堵”是不切实际的。田家应建立相应的网络道德观和网络法规,以“德”治“网”,以“法”治“网”,在中小学校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使中小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网络”习惯。培养正确的同络道德观。
    1.网络的“是”与“非”
    互联网是一个没有国界和区域的全新媒体。通过它中学生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传统最先进的科技知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对增强学生知识面,拓广培育学生的创新糟神有较大的帮助。但是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库,是人类赋予其各种各样的信息,而人类是具有思想性的.正因为如此.网上信息有不健康的东西,类似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等毒害中小学生的思想垃圾,容易造成中小学生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不利于学生正确道德观的形成。同时,网络形成的虚拟社会容易造成中小学生逃避现实.自我封闭心理,不和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加强对网络“是”与“非”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提高对网络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
    2.网络的道德观和法规
    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相应的网络道德观和法规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自觉遵守网络法规,如同遵守墨家其它法规一样,牢固树立有“法”必依的信念,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来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提倡做“网络”的合法公民.
    3.教会中小学生如何识别、抵制网络垃圾信息
    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可对广大中小学生经常浏览的网站进行调查了解,采用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教会学生识别什么是不健康信息,如何抵制垃圾信息的诱惑,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能力。
    二.健全开放校园网
    校园网络作为学校这块育人阵地中最具时代性的媒体,应充分发挥其时代性的优越性,成为学校思想道德复验教育量具吸引力最有效的途径.校园网络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网站,是为校园服务的.校园网如能及时过滤不真实的信息,防止垃圾信息非法信息及病毒信息的侵入与传播,同时开展各种既拓广中小笔生知识.又为中小学生所喜爱的校园网上作文竞奏.网上绘画竞赛.网上益智游戏等具有校园特色的网络活动,将更多的中小学生吸引到校园网络中。远离营业性网站。可有效遗免网络不良因素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三.把网络道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中
    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篇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不仅向全社会公民提出了加强道德的要求,更对学校明确提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要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育人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的要求.作为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而且是高尚道德的实践者和塑造者。中小学生可塑性.模仿性较大,教师的良好网络道德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形成.因此,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首先应该了解网络,学习网络,深入网络。一方面掌握运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技能。另一方面掌握利用网络教学时向学生渗透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的技巧,使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化,起到“随风潜入夜”的效果。
    四.发挥学校班级少先队共青团的德育功能
    班级是中小学生学习交友的主阵地,而共青团组织则是中小学生的优秀群体。所以,可充分发挥班、团、队的德育功能,开展“我与网络”、“网虫探究”、“神秘网”、“校园网趣”、“触网与违法”等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周末辩论会、专题演讲等。同时,建立以班、团、队联合体为单位的监督岗,鼓励学生举报去游戏厅.网吧玩耍的学生,及时对这类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
    五.开设心理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室
    中小学生之所以迷恋网络,学习压力大是一方面原因,而更多的还是因为大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享有所有长辈的关爱,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与同学不知如何友好相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日趋成熟,但又缺少指导,处理不好友谊.早恋与学习的关系,更有部分学生家庭不和,学生担心家里父母吵架甚至离异。而网络虚拟社会正好满足了中小学生个人中心主义倾向,导致出现“网络孤独症”和。自我封闭”等不同的心理障碍。所以学校应充分利用心理教育课普及心理学知识,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焦虑,稳定情绪,同时适时举办青春期心理保健讲座,成立学校心理咨询室,鼓励学生有困惑向学校心理咨询室求助。
    六.学校与家庭共同监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每位学生受家庭环境.父母言行的影响不同,他们的道德观.个人品行及对自身要求也不同。如家境贫寒的孩子成绩往往优异,而家庭条件优越者越不想读书,成绩平平。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缺乏监管,更容易养成一些不良习惯,道德观模糊。
    1.经常召开家庭教育研讨会
    学校应经常组织家长教育研讨会,使家长理解认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系性,了解中小学生心理特征,了解学校对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学习交流教育孩子的科学有效的方法。
    2.让学生家长了解网络
    一个连自己都没有好东西的人,是不可能把好东西给别人的,所以让学生家长认识网络,才能配合好学校树立中小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学校可定期邀请家长(特别是迷恋网的学生家长)参观校园网络建设,了解校园网络信息,观摩教师的网络公开课,使学生家长认识网络给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极大便利。同时,让学生家长认识网上有金矿.也有垃圾,而这些垃圾信息会给中小学生造成什么样的身心伤害,国家有什么样的网络法规来约束人们的网络道德行为。从而使家长对网络的优越性和危害性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在教育孩子时,才会有的放矢,使教育更具针对性,提高教育实效。
    3.建立迷恋上网学生的特殊“家庭档案”
    对已有的迷恋上网的中小学生,可与家长共同建立其特殊的“家庭档案”。随时了解掌握这类学生接受的网上信息类别,了解其心理变化。学校与家庭加强监管力度,发现上网学生及时通知家长,共同教育。比如,我任教班的一名学生,由于母亲病故,父亲比较疼爱,春节压岁钱没有监管起来,寒假迷上上网,开学后这名学生痴迷到经常旷课上网,周末夜不归家,其父多次教育收效甚微,气得其父说“我每月给你两百元钱,不准回来吃住。”哪知这孩子竟说。两百元不够我上网.吃饭,我要回来住。”其父无法,只好求助老师。我利用这名学生比较顾及自己在班级面子的特点,与其父共同商定对该生进行监管教育策略,坚持了两个多月的特殊“监管”,该生终于不再旷课上网,重新坐稳在课堂上。
    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互联_网带来了开放共享的意识和多元化的信息。它既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了快捷与便利,也为部分人的网上不良行为甚至犯罪提供了温床。社会治安部门应根据国家制定的网络道德法规,坚决取缔违反法规的网吧经营场所,严惩网上发布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等垃圾信息的犯罪分子。网络软件开发的高科技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方能从事网络游戏等的开发设计,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氛围。
    二十一世纪是竞争的时代,也是人类高度文明的时代。作为二十一世纪主人的当代中小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的道德行为观念,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让全社会全体教师在这网络时代趋利避害,为中小学生构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使中小学生具有高尚的阿络道德观,用好网络,发展网络,构建一片更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胡东芳.孙军业:  《困惑极其超越——解读创新教育》福建出版社2000年12月:
2.郑梅芳:《互联网与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思想教育文稿》  (总第305期)2002年6月.

上一篇:素质教育

下一篇:这里更需要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