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允德  允能 ●  向善  向上 】

课题研究 > 中国教育学会专家组莅临中和中学开展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调研活动

中国教育学会专家组莅临中和中学开展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调研活动

成都市中和中学 2023-09-15

教育科研是新时代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是实现第一推动力的关键环节,是教育科研的最后一公里。2023914日上午,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调研专家组莅临我校,实地考察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事实和证据视野中的课堂教学诊断”在成都市中和中学的推广应用情况。

本次调研专家组成员有:中国教育学会调研组专家组成员、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李瑾瑜、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刘梅梅、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田宇莎老师、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文丽、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陈军、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李沿知、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李建萍、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黄泰铭、昆明市第十二中学校长张昌平,以及张昌平名校长工作室的各位教育同仁。 

“事实和证据视野中的课堂教学诊断”是上海洋泾中学团队在借鉴医学临床方式的基础上,历经10年开发出的运用“初诊-复诊-会诊”递进式流程,以事实证据分析为核心判据的课堂教学研究方式,对提升教师理解、评价、改进课堂,改善教学思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成果从教学要素、环节、结构、行为出发,研发其学术标准和评价量规,创建了教学诊断实验室和网络评课系统,开发了点式、横式、纵式、逆式四种切片类型,改变了教师从个体判断出发,对教育教学现象作主观评价的思维定势,把课打开、深度析理,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上午830分,与会来宾在校党委书记陈良坤、校长陈伦全的陪同下参观了学校,梧桐大道、白果林、励志亭、校史馆.....多彩的校园风貌如一幅幅画卷徐徐展开,让来宾无不沉浸在百年中和的文化韵味中。本次调研活动聚焦区域如何推进教学成果推广、学校如何运用教学成果两大议题,调研活动由教科室副主任程世娇主持。

教学诊断开新路,智慧研修启新章。成都市中和中学正高级教师、成都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徐勇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与概念学习进阶、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概念进阶体系、指向核心素养的概念进阶教学策略、指向科学思维的概念进阶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解析。徐勇老师团队提炼出了“五要素”课堂教学模型、科学思维培育的实践模型、生物学核心素养与概念进阶的逻辑关系模型、概念学习的“3点”进阶模型、课堂教学诊断操作模型、课堂教学诊断技术模型。徐勇老师指出:“‘指向核心素养的概念进阶教学’遵循‘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学科素养与跨学科素养)—单元设计—课时计划’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践行‘以大概念为核心的整合性教学’,在真实情境中产生大问题驱动教学组织、大任务驱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实践,让概念结构化、体系化,促进学生的思维由低阶到高阶发展,真正实现生物学概念的螺旋式、科学、有效进阶,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以诊促改,以改促教。成都市优秀教师、高新区优秀青年教师、成都市中和中学生物组李倩老师展示《生物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的说课案例。李老师结合本土特色,以培育优良冬草莓品种为“明线”,以生物变异概念学习进阶为“暗线”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运用生物变异原理解决育种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概念学习进阶,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来自成都市中和中学的石云、李元凤、尚敏3位教师基于事实和证据,从指向科学思维的概念进阶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分析、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三个维度进行了切片分析和复诊。每一个维度都依循“摆证据→说结论→析原因→提建议”的诊断流程,对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进行切片分析,并提出课堂改进建议。同时,还充分借助平台生成的AI数据对课堂进行诊断。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成都市中和中学陈伦全校长对学校优秀成果转化实践的经验进行了阐述。陈校长表示,中和中学始终坚持“发现潜质、激发潜能、发展能力”办学思想的潜能教育,中和中学人致力于将成果应用精准聚焦于“全面育人、个性成才”的办学思想;下一步,学校将着力推进教研培机制优化、潜能课堂教学测评、教育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工作,深化《基于事实与证据的课堂教学诊断实践研究》的应用,催生更多更好的中和经验、中和方案、中和案例。

“以‘像专家一样思考,像学生一样学习,像工程师一样实践,像设计教学一样设计研修,基于平台让更多教师被看见,基于实证让教师队伍更专业’为理念。”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李建萍在《融合创生做实成果推广 知行进阶优化教研生态》专题交流中分享。她表示,成都高新区学习借鉴洋泾中学课堂教学诊断理念,创新推动区域高质量课堂建设,以核心素养培育成就学生、以实证智能研修发展教师,全面提升区域整体教育质量为目标任务。此外,行动上以实证智能研修模式为载体,以点代面卷入全区中小学、辐射成都市68所示范校,创生了“教研培”一体化实证智能研修模式。

研有成,聚力创未来。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瑾瑜教授对我校在成果推广应用生态共建方面的成效进行了点评。他高度肯定了教育是“做的哲学”在成果孕育、推广中的指导作用,进一步建议成果持有方和应用方在共同学习中,坚定学生立场,厘清“成果与学校真实需求的关系,成果样态与生成的环境、条件、路径与策略的关系,工作思维与专业思维的关系”,聚焦师生成长,做好课程建设,让成果真实落地,服务区域发展,发挥成果推广的最大价值。

思维碰撞,智慧共生。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左强副校长和生物组团队积极回应了李教授对学校推广教学成果的实施路径和价值取向的提问。每一次互动都有情感的共鸣,智慧的交融,思维的碰撞,在这些共鸣、交融、碰撞中,仿佛能听到与会教师们拔节生长的声音,仿佛能看到教师们履践致远的身影……

本次调研活动,继往开来、催人奋进,不仅是理论盛宴,更是实践导引;不只有着前瞻的内涵,更是有着踏实的行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关乎未来的项目建设,作为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建设者,要竞走有速、跳高有度,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着教育的美好事业,立足本职,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以实际行动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供稿 | 教科室

一审 | 庞明华

二审 | 白钟雄、习磊

美编 | 赵云飞

终审 | 余玲芳

签发 | 吴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