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允德  允能 ●  向善  向上 】

学术交流 > 雪域回音 —— 美丽一鞠

雪域回音 —— 美丽一鞠

成都市中和中学 2018-10-11

9月19日,高新区教育系统赴德格援藏工作队的老师们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历时两天后顺利抵达德格县。我校办公室主任何锋作为此次援藏工作队的一员,他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中和中学人的信仰,不辱使命,一到德格就开始投入工作。

2018年10月1日,在全国人民纷纷以自已的方式为祖国庆祝69周岁生日之际,何老师远在千里之外、海拔4000米高原之上,为离县城100多公里的马尼干戈初级中学七年级一班的孩子们送去了《认清方向好赶路——作文教学审题专项训练》的语文课,以他独特的方式为祖国献上贺礼。

祥云轻飘,雪峰高耸,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飘扬的风马经幡,跳动的酥油灯火,长明不来的酥油灯,亘古呢喃的诵经声,写满六字真言的轻经筒,藏区的生活和工作是一种奉献、一份胸襟、一程历练!这个季节,高原地区已是冰雪覆盖,气候严寒,恶劣的生存条件抵挡不了高新援藏教师用爱心和责任去浇筑雪域教育,不负高新教育使命。这不,何主任从前方发回了他的心路历程……

美丽一鞠

四川省成都市中和中学 何锋

从教十余年,常常收获着种种感动,而在援藏支教中的感动更让我们难忘。

很幸运成为成都高新区教育系统援藏工作队的一员,历时两天,克服了行程中高反带来的种种不适,顺利到达目的地甘孜州德格县。 德格意为“善地”,这里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格萨尔王的故里,史诗般的传奇故事在这里广为流传。五彩经幡随风飘扬,虔诚的信徒诵念着经文,恍如一片净土,从未被喧嚣所打扰。这里有绛红色的印经院、这里有巍峨的雀儿山。作为一名援藏支教者,对此行充满了种种向往和遐想,临行前,一位长者在叮嘱我道:“此行要认清自己的身份,你绝不是一个布道者,应该是一个修行者,一个教育的朝圣者,要珍惜!”的确,到达德格的不久即被善地德格的人用热情真诚、善良淳朴所打动。

那天早上,一场濛濛秋雨稍稍缓解了高原的干燥,也带给初来乍到的我们几多欣喜。在德格中学教学楼的路上,有几位藏族女教师在我前面走着,她们有说有笑,全然不顾冷雨的侵扰,如同路旁盛开着的格桑花,享受着秋雨的滋润。突然,有位老师停下了脚步随即弯下了腰,同行的及人也停下了脚步。她们就在我几步外的地方,顺着那位弯着腰老师的手,我看到她在地面上使劲抠着什么。因为用力的缘故,她的长裙微微颤动着,发端的水滴也随之滴落。就这样,她保持者弯腰的姿态,终于有所获,将一段紧紧粘贴在地上的一段绳子扯了起来,在她直起腰的那一刻,同行的人发出了爽朗的笑声,绳子的一端滴着水珠。我虽然听不懂藏语,但能感受到他们言语中的种种善意,能在他们的行为中感受那份责任,而清晨的所遇到的美丽一鞠牢牢印刻到我的脑海中。

德格中学

久居城市,习惯于享受身边一切便利,甚至有些心安理得。居家门口的卫生,有物业做,学校的卫生有保洁人员落实。于是,我们也在不经意间失掉了很多教育的机会。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最高境界,在高原的这一位藏族老师的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她只是一位普通的教师,却能留意到脚下的一段废弃的绳子,并且能不嫌脏把它抠出来并捡起来。这一切决然不是给谁看的,就是很平常的举动,却折射出教育者自身的责任,这便是以身垂范。

回到教育本源,教育者深谙“立德树人”的意义和价值,并竭力践行着。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但当下及其细密的社会分工下,我们更应认识到教育者的种种表率,不仅是自我人格的修炼,更是社会价值的导向,当这一切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美丽随之诞生。

课间的楼道,同学们阳光自信,谈论着学习生活,和内地的学生无异。当我从他们身边走过,他们停下了谈论,不约而同面带微笑深深给我鞠了一躬,并喊出了“老师好!”,我忙不迭向同学们点头示意,回应道“同学好!”。与我相向的同学,远远的就投来笑脸,当走近时便很自然的给我鞠了一躬,同时喊出:“老师好!”。天啊!我与这些孩子素未蒙面,却能受到这般礼遇!同行的熊老师在回办公室后不停跟我表达着与我相同的感受。这样的礼遇在楼道、楼梯、办公室、操场等反复上演,我和我的同行者一次次被感动着。

孩子们的真诚亦如此地的蓝天那般纯粹。那一张张充盈着善意的脸庞,一个个深躬的身影,构成的画面久久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孩子们的善举激发了我诸多感慨。孩子们的本色表现,是此地教育者最大的成绩,更是善地德格的给每一个援藏工作者最好的礼物。我们每日幸福地接受着这份礼物。对我而言,感动之余我深受教育,孩子们用最真最纯的举动告诉我,教育的最好状态是积极互动。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我在这最美的一鞠中领会到了更多,更坚定了我朝圣之旅的信心。

(图文:何锋、余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