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允德  允能 ●  向善  向上 】

潜能课堂 > 行走的音乐思政课

行走的音乐思政课

成都市中和中学 2022-03-31

《国际歌》《游击队之歌》《我们走在大路上》……成都市中和中学高2021级学生将这些经典红色歌曲在桂溪公园唱响。为了让青年一代学好党史,成都市中和中学音乐组开展一系列音乐思政课程,将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打造“音乐思政”育人模式,为建团百年献礼。

3月26日,成都市中和中学组织高2021级师生开展“忆长征 徒步体验 奔向未来”60华里徒步走活动。深度开发体验德育课程资源,激发学生课本之外的潜能。活动中成都市中和中学音乐组精心策划《歌声中的党史》音乐思政课程。以百年党史为脉络,以红色歌曲为主基调,以6首红色歌曲进行回溯,展示并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开天辟地的奋斗精神。

一首红歌,记录一段峥嵘岁月;一首红歌,象征一面光辉旗帜,伴随着音乐组老师们的指挥一段回顾党的宏伟壮丽力的历程就此开启。高一年级1班、2班的同学们唱响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国际歌》。

紧接着那进行曲风格的旋律——《游击队员之歌》从高一3班、4班的阵队里传来,歌曲反映了抗日游击队的战争生活,表现了游击队员蔑视敌人,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铁道游击队,他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山东济宁微山湖一带为主要区域的抗日武装。该游击队成立于1940年1月25日,受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人员最多时可达300余人。铁道游击队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术,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浴血奋战。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很快的有了很多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生产出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拖拉机,自行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破成功,自行研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自行设计建造第一座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首次培育成功优势杂交水稻。高一5、6班的同学为我们用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为我们展示了这一时期大步向前的精神风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为中国农村的全面改革制定了美好的蓝图。短短几年中国农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歌唱祖国繁荣富强和讴歌农村新面貌的歌曲,歌词朴实,曲调优美、流畅。通过对家乡充满希望的田野的赞美,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歌颂了新的生活,歌颂了新的时代。高一5班、6班的同学们用自己的理解诠释了这首经典之作。

《走向复兴》这首歌旨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道路上,起到一种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振奋人心的歌词配合进行曲的谱曲方式,铿锵节奏擂响走向复兴的战鼓,歌词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核,有昂扬向上的精神,有众志成城的斗志,有坚定无比的信念,有创造辉煌的梦想。高一7班、8班、9班的同学们演绎了的这首新时代的凯歌。

今年正逢“建团100周年”,高一10班、11班、12班、13班的学子们唱响共青团之歌《光荣啊 中国共青团》,在“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就是新的世界。”的歌声中本次音乐思政课程落下帷幕。

“行走中的音乐思政课程”是成都市中和中学音乐组用思政课改革创新为牵引,立足音乐学科核心理念,深挖育人要素、统筹育人资源、协同育人资源,把立德树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为推进思政课程与音乐课程、艺术实践课程同向同行。打破了传统思政课单向灌输式的教学表现形式,打造学生“真听、真看、真喜欢”的音乐思政课堂。用歌声传承红色文化,重温历史记忆,把握时代脉搏,不忘初心使命,讲好中国故事,厚植爱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字:任婕妤 方芳 邢祖军

图片:闫星容

初审:李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