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允德  允能 ●  向善  向上 】

最新资讯 > 新时代教学大咖谈——四川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莅临成都市中和中学做专题讲座

新时代教学大咖谈——四川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莅临成都市中和中学做专题讲座

成都市中和中学 2024-03-13

AI浪潮来袭,教育的逻辑已经发生改变,教师的职业素养将被重新定义。时代呼唤一线教师重新聚焦“学习”,实现课堂突围。33日下午,成都市中和中学2023-2024学年度“潜能课堂”专题培训会在高中部德政楼二会议室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松林教授莅临现场并作了《从分离到融合的整体教学》专题讲座。我校行政干部、学科主任、教研组长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会由教科室主任庞明华主持。

大变局的当代,学生需要有“大发展”,面对现实世界应具备广泛适应力、整体认知力、综合判断力和融合创生力。成就学生的“大发展”,就需要学校教育的“大融合”。两个多小时的分享,李松林教授用三个追问串联整个讲座:为什么要强调融合?到底融合什么?究竟如何融合?

01
为什么要强调融合?

问题指向:分离式教学(知识与事物的分离;知识与知识的分离;知识与行动的分离——学科与学科的分离——学校与社会的分离),既不利于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或基本价值观念的各自生长,又不利于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基本价值观念的整体生成,导致片面的人、畸形的人、孱弱的人的形成,最后分久必合。

理论根据:素养的存在具有整体性;素养的生长具有整体性;素养的展现具有整体性,即整体的教学。

实践缺失:群文联读、整本阅读、单元教学、大概念教学,学科综合实践、综合实践课程、项目式学习、创客教育、STEAM教育,核心问题教学、主题整合教学、大科创、大艺术;大文综、大理综、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等导致“凑而不合”。

李教授提出,融合育人的目的不是谋求学生多个方面素养的简单拼凑和机械相加,而是要在促进学生多个方面素养同时生长的基础上,力求学生多个方面素养的融通与聚合,进而让学生发展出更为强健和更能广泛迁移的适应力。

融合育人不是要发挥出“11=2”的发展效应,而是要发挥出“1+1>2”的扩展效应。

02
到底融合什么?

宏观上,要实现从五育之间的融合,学校与社会的融合;中观上,要做到课时与课时、单元与单元、学科与学科的融合;微观上,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融合,即知识与事物的融合(情境化)、知识与知识的融合(结构化),以及教学过程的融合,即知识与行动的融合(实践性)、知识与自我的融合(理解性)。

李教授指出实践任务是跨学科融合的根本途径,深层问题是跨学科融合的基本工具。

03
究竟如何融合?

李教授指出,从方法论上讲学科实践是深度融合的根本途径,核心问题是深度融合的基本工具,更大概念是深度融合的深层纽带。

跨学科融合教学三步走:寻找统摄的大概念、设计深层次问题、创设情境任务。

跨学科融合教学三课型:基于单一学科、基于交叉学科、基于真实问题。

培训会上,与会老师们在听完李松林教授的讲座后,还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深入地研讨,对新课标的融合都有了新的体会。庞明华主任代表学校对李松林教授给中和中学带来精彩的讲座表示感谢,并希望老师们能在教学中深入知识内核,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深度学习,提高课堂质量。

李松林教授聚焦整体教学的精彩学术报告具有理论的前瞻性,又有落地的操作性,内容丰富充实,讲解幽默风趣。老师们在深度的互动参与中打开视野,反思教学,受益匪浅。我们诚挚希望更多的一线学科教师能顶破传统课堂的天花板,真正实现课堂突围,激起千重浪,走向新境界。

图文:宁蕾

一审:庞明华

二审:习磊、白钟雄

美编:赵云飞

终审:余玲芳

签发:吴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