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允德  允能 ●  向善  向上 】

体验德育 > 热烈祝贺我校教育科研课题荣获

热烈祝贺我校教育科研课题荣获

成都市中和中学 2011-04-20

“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四届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发展研究

成 果 简 介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创造意识、创造能力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增强提问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与实践,重新构建学生评价的方法。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强化科研意识,增强教师自身的问题意识,树立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2005年——2008年,历时三年。

二、课题突出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创造意识、创造能力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1.敢问。即自己有了想法、问题、建议等后,有胆量把这些问题抛出来,勇于发表自己见解,有的探索精神。

2.会问。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萌发猜想;并能综合运用原有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分析,理解信息,能广泛收集各种信息,从各种信息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善问。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习状况,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寻找方式方法,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拘泥于接受答案,善于质疑问难,善于自我反思,敢于向老师的答案挑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并有其深度。

(二)教师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增强提问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1.善于学习,具备宽广的视野和创新学习能力,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做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

2.善于启疑,提供培养问题意识的背景,背景应与学生心理、生理相协调,具有新奇性、启发性、趣味性。体现教学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发展于问题。

3.教师要有热忱而悦纳的态度,改变重结果的评价方式,对学生敢于提问的品质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培养和助长学生“自信、独立、机敏”等人格特征,尊重学生不寻常的言行,避免有危害性的批评。

4.教师善于倾听,善于从多种问题中筛选实质性问题,去引导学生探索研究。

(三)学校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与实践,重新构建学生评价的方法。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强化科研意识,增强教师自身的问题意识,树立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认识性成果

1.对中学生“提问” 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获得了一些认识成果。

(1)对“提问”现状调查结果的描述

优质生的问题意识、提问习惯强于潜质生;潜质生的提问心理比优质生还要好;男女生的提问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男生的提问习惯要优于女生;男女生的提问心理差异不明显;各个年级学生的问题意识都处于“不太积极”的状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提问意识有淡化的趋势。

(2)造成中学生提问能力较弱的学生方面的原因

调查研究表明,问题意识的缺失、质疑习惯的缺失、良好心理的缺失、引导训练的缺失。

(3)造成学生提问能力较弱的教师方面原因

调查研究表明,造成中学生提问能力较弱的教师方面的原因有:教育观念障碍、信息处理障碍、教学方法障碍。

2.对中学生面对课堂提问的心理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些认识成果。

学生提问能力的发展与教师课堂提问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要研究学生提问能力的发展,不能不研究教师课堂提问及其对学生的影响,特别是教师的课堂提问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感兴趣与否与问题本身的难易没有很高相关性,而主要和问题类型有关。

学生在各类课堂提问中受挫或成功时的心理反应也不一样:

学优生比其他两类学生有更好的受挫能力。调查结果还反应出,当答问受挫后,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选择“不好意思”的学生越来越多。选择“觉得自己很差劲”的学生人数也随年级呈增加趋势。当答问成功时,学生的心理反应也存在较大差异,面对较易问题时,高年级学优生、中等生的反应是“这是应该的”,潜质生的反应是“有些高兴”。

面对较难的问题,高年级的所有孩子都用“快乐”一词来形容。而低年级学生的反应差异较小,无论问题难易,只要回答正确都表示很开心。在答题成功时,低年级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高年级的学生则表示,中肯、恰当的表扬才是真正能激励自己的。

初、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对“问题”的呈现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高年级的学生希望自己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希望老师采用悬念法,因为悬念引人入胜;低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故事呈现法和游戏呈现法,觉得在游戏中问答问题,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把问题放在故事中是很有趣的,这一结果符合小学生“猎奇”、“猎趣”的年龄特征。

3.对影响中学生提问能力发展的三种教学缺失及其矫正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些认识成果。

研究发现影响学生提问能力发展的三种教学缺失:主体性缺失、引导性缺失、评价性缺失。

4.对培养中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些认识成果。

总结提炼出操作性强、有实践价值的“培养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基本策略”和“培养中学生提问能力的教学策略”

5.对引导学生提问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些认识成果。

总结提炼出操作性强、有实践价值的“引导学生提问的方法”:“创境提问法”、“揭题提问法”、“自学提问法”、“尝试提问法”、“演示提问法”、“辨析提问法”。

6.对中学生“提问”过程的优化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些认识成果。

总结提炼出操作性强、有实践价值的对中学生提问过程的优化方法:“内容的优化”、“结构的优化”、“语言的优化”、“形式的优化”

7.对中学生提问能力的评价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些认识成果。

评价方法。首先,各个评价主体分别依据定量评价表进行成绩评定,其中提问意识、提问数量、问题升华占40%,提问质量占30%,问题表达占30%。其次,教师参考定量评价结果和个人、同学的评价,本着重过程、轻结果,重激励、轻量化的原则,对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提问能力进行全面综合地定性评价。

学生问题卡。为了学生方便记录、分析和保存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专门设计了“学生问题卡”。

评价量表。我们的评价分为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两部分。研制了科学合理的评价量表。

(二)操作性成果

1.中学生提问现状调查问卷表
    2.影响中学生提问能力发展的教学缺失的矫正方法
    3.培养中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
    4.引导学生提问的方法
    5.中学生提问过程的优化方法
    6.中学生提问能力的评价方法
    7.中学生提问能力定量评价量表和综合评价量表

(三)实践效果

1.课堂的变化

(1)主体回归的课堂

主研人员李道霞认为:经过实践,我发现学生有了较大的变化,让学生质疑,就让他们由配角变为主角,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确立了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它有助于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的主人。由此可见,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教师和学生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等到了回归。

(2)动态生成的课堂

研究人员朱国芳认为: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我发现,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不是我们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教学中产生的新的教学资源。每一次课后我都感觉有很大的收获,我都会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修改事先备好的教案,而这份新教案更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

(3)合作交流的课堂

学生刘鹏认为:随着提问习惯的形成,讨论问题成为自然。教室里不论课堂还是课外,讨论学习的时候增多,在班里形成一种好的学习商讨氛围,班级学习风气日益浓厚。过去厌学、不学,对学习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的状况,逐渐得到改变,乐学、勤学的人数逐渐增多,班集体团结,有活力,充满上进心……

2.学生的变化

(1)从学生的反思看学生学习观念的变化

岑浩:“问题的提出不是羞,不是愚昧,也不是无知,而是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

潘佳欣:“如果一个人没有问题,那么它本身就存在一个大问题。”

胡吉胜:“坐着听别人回答,听别人讲课,这不叫读书,这叫‘过客听书’。提问的重要性,在于你能深入去思考文章的内在实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验那种‘读书、看书、问书、知书’的过程。更好地读‘懂’文章。”“生活中有太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观察,去解决它!书中自有黄金屋!若是没有我们的发现,仔细的思考,‘黄金屋’又怎样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呢?”

徐文琴:“提问,看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却也是一个很难的过程,提问的前提是认真地去思考,而在思考过程中,你便能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巩固,强化了记忆。”

(2)从学生的反思看学生提问习惯的变化

潘佳欣:“原来自己读书就是认字,读完了,就当复习了一遍生字词语,常常对文章没有见解,当然也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老师说要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于是我开始提问,但是又不能抓住问题关键之所在。常常是一些没有浓度的问题,怕在课堂上出洋相又导致不敢问,于是自己的不懂的东西就越积越多。后来经老师点拔,要不怕提问,问出来是好事情,要培养问问题的好习惯,在一段时间之后,自己也能提出点有价值的问题了。”

“为什么自己在读这些文字时觉得没有问题,而别人却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出各种不同而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常常在自己读了某篇文章之后,觉得还是有些感触,但自己就是不能表达出来?……提问能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培养我们善于发掘的好习惯,能增强我们的理解能力,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从学生的反思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周密:在以前,我们都没有预习的习惯,老师上课时我们感到一片茫然,不知所措,老师提问时我们也不知道从何下手,直到最后,老师只好引导我们把答案说出来。而现在不同,我们渐渐养成了提问的习惯。提问首先就要求我们对教材很熟悉,这样我们就能自觉地提前预习,在提问过程中把自己不懂的,难以理解的问题反馈给老师,既让我们学习更容易,又可以让老师了解。对于某篇课文同学们的不懂之处集中在哪些地方,上课时老师就可以重点讲解那些地方;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提问可以把文章体会得更透彻,反之,假如我们不提问,我想有一半的同学都不会提前预习,并且深入了解,甚至有些时候老师讲过的地方都不知道或不熟悉。通过经常训练提问,我们还可以在了解文章的同时留下更深的印象。

(6)从学生的反思看学生学习生活的变化

刘佳:提问表示是仔细阅读了文章的,并且将自己的情感与想法融入到文章中,这样可以很容易让人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让人喜欢上读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量。提一个好问题,就必须全面思考,深入探究,使思维活跃起来,从而锻炼思维。”提问“可以提高阅读能力。有了疑问,就固执的想弄懂,便又仔细的阅读,这样一定可以找到对文章的新理解。老师解释后,便可以了解到自己的理解与正确的差距,然后即时改正,这样便可以提高阅读水平……可以提高写作水平,面对文章的精彩段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的问题,可以让我们领悟作者的表达技巧,在无形中帮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

张露:你仔细读一篇文章时,可以提出很多问题,那就表示你认真思考过这篇文章,因而在老师讲课时,你会比平时更专注于听讲,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越来越喜欢这门学科,也更有兴趣,也就会越学越好,所以,多提问,会使我们进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应该多思考,多提问来提升我们自己。

(7)从学生的反思看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

胡吉胜:就拿我来说吧,以前我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人际关系也不好,语文成绩也差,后来听了老师的建议,上课开始提问了,提一个问,提二个问,再提几个问,渐渐地我的人际关系方面,语言叙述能力都上升了,语文成绩也开始好转,这让我懂得了提问的重要性,这才有了现在的我。
所以,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多提问,这不权能让我们更好好地学习,而且出身社会后也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比如在学《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读课文时严肃的表情,同学们从字里行间里找到的问题,都使我不能完整回答,从而我知道自己和别的同学的差距了。

于是我终于找到了和别的同学一样的问题了:“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刚开始我只认为这句话只是写中华民族的懦弱,后来经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之间的交流,让我更深入的认识到这句话还具有更隐藏的两点含义。经过自己的思考,同学之间激烈的交流,让我也感受到了解决问题的快乐。提问让我懂得这样经过大脑过滤过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嘴巴表达出来的语言,给自己的印象也挺深。

(8)从研究反思看学生提问能力的发展

主研人员伍先强: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我发现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明显增强了。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并从教材中发现、挖掘出问题来。

如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时,多数学生都能提到:写夏瑜的母亲去上坟遇到华大妈时,为什么“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为什么要写“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以及为什么写乌鸦、并把它的动作写得强劲有力?学生还提到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即:文中写小栓的母亲处处为“华大妈”,写另一位为儿子上坟的母亲――夏瑜的母亲时不用“夏四奶奶”而处处用“老女人”?

看电影《雷雨》后约十来分钟,一个学生送来本子,本子上写了四个问题。其中两个摘录如下:①两个儿子,一个叫周朴园“爸爸”,另一个则叫“父亲”,周朴园是讲礼仪的,怎么可以轻易的容忍两种不同的喊法呢?②周朴园说:“谁指使你来的?”这与他纪念鲁侍萍的做法是不相符合的,既然纪念她,她突然不是做梦的站在面前,周朴园不是惊喜,而是恐惧,为什么?

你看,问题丰富而多彩,这是在我们以前的课堂上见不到的。这是课题研究带来的可喜变化!

3.教师的变化

(1)教师的师生观和教学观的变化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交流探讨学习方法,成了学生学习中的得力助手,师生关系也就比较融洽。

(2)教师提问能力的发展

因要预备回答各种问题,不被学生问倒,教师总得提前作充分准备,细致阅读教材,况且学生提的很多问题是教学参考书上没有的,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可能与教案上的不一致。这些压力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能力随着提高。

(3)培养了一支教育科研队伍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学习了大量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并积极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正确处理好了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突破了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树立民主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好学、喜探究的天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上实现了两个转变:新授课由传统的单向传授式向“问题导引”式的转变;习题课由传统的习题讲解转变为“学生问题作例题”的多向交流的研究课。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具备一支相对稳定的教育科研队伍。这支队伍取得的成绩也是显著的。他们先后在全国、省、市、县级学术会议上交流和教育期刊上发表研究文章数十篇,他们中不少人已成为教育科研骨干。

4.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题从2005年就开始,已进行了三年之久。所研究内容从教学实践中来,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课题研究的终极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我们的研究,不仅有明确的目标,有理论的指导,有实施计划和过程记载,还有阶段性的成果汇报和成果展示。通过课题研究,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享受到课题研究成果,让老师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成熟,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高中2007级14班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班级,下面是课题实验(高14)班与平行班及年级语文考试成绩的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学生的统考成绩有大幅度的提高。事实上,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实验班的各科成绩与平行班比较都出现了较大的优势,在此不一一列举。

初2008级1班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班,也是一个很特殊的班级,该班学生大多数是农民工子弟,有些学生还是中途转入的,学业基础普遍偏低,学习习惯普遍较差,这给教学带来了难度。通过一年多的课题实践,该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